• 主页 > 知识问答
  •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校园足球与德育深度融合,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选我,选我探讨竞争与友善

    “你对球场上的竞争有什么看法?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竞争?”卓云翔老师在观看足球转播视频并听完《放弃射门》的故事后问道。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就为什么要参加比赛、如何友好地参加比赛、如何正确对待比赛中的成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三位学生还根据足球宝贝选拔情况编写并表演了情景喜剧《选我选我》,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融入班会主题。

    这是成都高新滨河学校五年级班级的一次班会。也是学校努力推动校园足球与德育深度融合的一个侧面。

    如果将校园足球理解为“学生踢足球”,那么它只有强身健体的功能。然而,当足球与德育、学术课程深度融合,并在文化的支撑下,奇妙的变化就会发生。成都高新滨河学校校长李元辉表示,足球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红利,其中最大的红利就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的教育价值目标是借助足球来实现的。

    足球德育目标_德育足球规则意识教学中的问题_足球教学中规则意识德育

    将足球与学校文化融合,深入挖掘足球的德育元素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是一所年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但学校的“尊重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成为学校的文化特色。所谓“尊重教育”,就是孝顺、尊重、家庭尊重、个人尊重。李源辉认为,“尊教”文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严谨、负责、尊重、敬畏的态度;二是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三是与人为善、处事谨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豁达态度。生活态度。目前,学校开发了“尊重修身”、“尊重体能”、“尊重艺术”、“尊重阅读”、“尊重科学创新”等一系列特色课程。校园里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德育氛围。

    如何探索足球中的德育元素?如何找到学校足球教育与“尊重教育”的结合点?在成都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经过系统研究和整理,从文明奉献、独立公正、团结协作、拼搏创新四个维度确定了校园足球的教育目标,并分为低年级、初中、小学、高中、初中四个阶段建立了相应的教学模式。

    文明奉献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主要培养于小学一、二年级。通过文明观看、文明比赛,让孩子们从足球中学习如何做文明人,引导他们在赛场上展现自己的职业精神。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内化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则,成为一个“尊礼、尊礼”的人。

    足球教学中规则意识德育_德育足球规则意识教学中的问题_足球德育目标

    自主和正义,这个目标主要在3-4年级培养。通过参加校园足球,学生可以践行自主、公正的行为准则,学会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学会承担责任、明辨是非,将公平植入心中。 。

    团结协作,这个目标主要针对5-6年级的学生,让这些独生子女在参加校园足球的过程中,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训练、一起成功、一起失败,让他们明白只要当他们站在球场上时,他们必须彼此在一起。队友们齐心协力,帮助球队赢得最后的胜利。

    努力创新。这个目标主要针对7-9年级的学生。希望同学们通过参加校园足球设定人生目标,努力拼搏,永不放弃,通过技战术创新体会创造力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为聚焦九年一贯制学校足球与德育融合,学校在成都师范大学专家指导下,成立了由22名教师组成的专题研究小组,从学校特色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生源结构与足球文化。经过研究,制定了学校足球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从学科、俱乐部、活动三个方面制定了足球德育课程实施方案,开发了校本教材。

    将足球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多方位体验足球魅力

    一段足球短视频定格在球员突破对方防守、抬腿准备射门的瞬间。 “请您花两分钟时间,在屏幕上快速展示一下这名玩家的动作。”这是学校顾立宇老师教的美术课。在点评完学生们画的“简笔画”后,顾老师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几张反映运动员在足球场上动作的照片,找出人体的关节点并将它们连接起来,同时使用可弯曲和可变形的色带来创建角色形状。最后,各学习小组利用扭棒、彩纸、剪刀等工具设计了一个四名球员一起踢足球的场景。

    这是一堂充满足球气息的艺术课。转到另一间教室,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创作一首儿童诗《在绿色的田野上》。学生们用实例以诗歌的形式描述足球;而在另一堂数学课上,他们正在讨论罚球弧长和对应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学校不仅通过班会、队会、足球活动周等一系列校园足球活动,渗透足球德育的教育理念,还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思维等融为一体。义务教育阶段的社会(生活)。 )等基础课程与足球德育融为一体。足球不再仅仅存在于运动场上,它已经进入了各科的课堂教学。

    德育足球规则意识教学中的问题_足球德育目标_足球教学中规则意识德育

    根据学校足球德育活动课程设计方案,每学期开展一周足球主题周活动,围绕学期主题开展各类足球相关活动。每场主题周活动,班主任负责一次班会,学科老师负责一节将德育融入学科的综合活动课。对于如何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品德等科目的教学中体现足球德育内容,课程设计方案在学期主题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虽然足球是成都高新滨河学校的一大发展特色,但学校里并不是所有老师都懂足球、踢足球。师资队伍及其知识结构已成为推进足球教育必须跨越的一道坎。足球方面,学校现有专业足球教师5名,还引进了于东风、姚霞等专家团队,不断补充专兼职足球教练员,提升学校足球教师的能力。同时,学校实施“班主任”培养计划,聘请专家导师为班主任、系主任提供足球训练。经过三年的培训,两名非体育教师通过了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认证。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李帅帅经过培训,如今已经“转行”,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

    “我们力求通过足球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为建设足球校园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形成各学科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全面发展。”李源辉说。

    将足球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构建足球德育文化体系

    道德教育应避免灌输和说教,追求默默滋养。文化和环境的作用非常重要。 “文化和环境本质上是一种隐性课程,与足球德育俱乐部、校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的足球德育内容等显性足球德育活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足球德育课程体系。”学校副校长徐宏说。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从校园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家校沟通四个方面打造隐性课程。走进学校,从校服、校徽、走廊、公告栏到校刊、校歌,无不彰显足球文化,弘扬足球德育精神。学校将足球德育的教育目标内化为师生的行为文化标准。学校为学生和教师制定的“行为规范”中,都强调“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学校在机构层面制定了足球俱乐部管理办法,设立足球专项资金,并与四川足球明星姚霞共同成立“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姚霞阳光慈善基金”,让更多学生体验足球带来的好处。快乐健康。学校还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参与校园足球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区氛围,形成足球德育合力。

    “校园足球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所有的孩子都成为梅西,但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竞技体育的魅力,还能在比赛之外感受到人格的魅力,最终成为一个文明敬业、独立公正、富有团结协作和拼搏创新精神的人。”李源辉说。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斌认为,成都高新滨河学校的探索提供了以足球为载体推动课程融合的成功范例。李斌表示:“我们应该超越足球看到体育的价值,超越体育看到教育的价值。重视校园足球并不意味着弱化或矮化其他体育项目。足球可以与德育融为一体,与德育融为一体。”其他体育项目是否也有这种可能性?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biyu.com/html/tiyuwenda/9751.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